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长安画派与丝绸之路艺术”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隆重开幕
编审:陈金军 记者:李晖 候璐 王嘉琳
嘉宾合影留念
2017年9月14日上午9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文化厅,西北大学承办的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长安画派与丝绸之路艺术”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庆萃园多功能厅隆重开幕。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西北大学副校长陈超,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陕西省文化厅艺术处正处级调研员、陕西省雕塑院党总支书记张永贵,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吕峻涛,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振川,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陈培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美术观察)杂志副主编赵权利,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安雪,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执行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玖等来自全国五十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及西北大学副校长陈超,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马永宽等。参加开幕式的还有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及广大社会关注。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屈健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自2014年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成功落户陕西,到今年已是第四届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规模效应不断扩大,成为了陕西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文化项目,也成为坚持文化先行、创新交流理念,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全方位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共赢发展的重要平台。此次研讨会就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丝路文化向国内外传播的艺术助推活动之一,也是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西北大学115周年校庆之际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
开幕式现场
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北京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山西大学、陕西理工学院、西安工业大学、澳门大学等,和长安画派研究院的27位专家学者围绕长安画派和丝绸之路美术两个议题进行大会主题发言。《长安画派的艺术道路》、《“一带一路”与文化自信》等一个个精彩的论题,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深感“长安画派”与古丝路上的文化历史变迁,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开幕式现场
相信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提供了一次思想碰撞交流及艺术互动的机会,同时,也对陕西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夯实“长安画派”与丝路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更将为西北大学在“长安画派和丝绸之路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传播。
西北大学副校长陈超发言
长安画派是中国现当代重要一支流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定地位,今天各位专家和学者在这里举行长安画派与丝绸之路艺术研讨会,我相信将会对长安画派与丝绸之路的交流融合、创新带来新的思路,为我国艺术的发展增加更加绚丽的亮色。
陕西省文化厅艺术处正处级调研员、陕西省雕塑院党总支书记张永贵致辞
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振川致辞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蒙致辞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屈健担任主持人
研讨会现场
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西北大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赵振川作了《长安画派的艺术道路》发言。
长安画派作为建国以后艺术界以及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新兴画派,它的崛起应该是西部艺术的崛起,因为这些画家常年生活在西部,他们的创作题材、创作素材基本来自西部。西部是中国版图非常大的地方,现在中央讲“一带一路”,就凸显了西部在中国的地位。现在讲艺术,讲长安画派的艺术道路,长安画派作为中国画从古典形态转向现代形态做的最成功的就是长安画派,这是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长安画派这块牌子也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封的,是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艺术家,各种专家随后认为他们是长安画派,对长安画派的解释、看法、认知也比较复杂、广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作了《“一带一路”与文化自信》发言。
“一带一路”对我们现在发展意义很大,改革开放30多年,不但是超高速发展,是超常态发展,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外贸经济体。但是,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了,我们国内低成本优势丧失了,我们带动动力下降了,仅仅靠向东开放不够了,所以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向西开放就是让国家由老二变老大,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当年,沿海开放的时候我们落后,我们是引进来,招商引资,现在“一带一路”向西走,主要是走出去,因为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能力走出去,在这个时候我们才可能去谈文化自信。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屈健作了《长安画派的定位及其对现代美术史的贡献》发言。
长安画派是建国以来革命内容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相融合的中国画的新的成功的范例。它是特定时期国家意识的体现,尽管它的表现具有地缘风貌的特色,这是它的题材,但是它的主旨思想代表国家意识,因而具有跨地缘的特色。
在现代美术史上,长安画派是新时代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和选择的必然结果。它的贡献之一就是它的社会主义革命内容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的有机融合,它对新中国画的创新性发展。首先,从赵望云的不画不劳动的人,到石鲁提出美术为人民服务才有前途主导思想。二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三是石鲁倡导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集思广益,互相影响,追求个性和共有性的实践性的创作方法。第四是对传统画论的创新与对现代笔墨形式的探索。 如石鲁对“以形写神”观念的改造,提出“以神写形”,思想是笔墨的灵魂等重要理论。在绘画题材上的开拓上,长安画派还是以国画表现黄土高原及丝绸之路题材的先驱,是创造性的。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农作了《晚年方济众》发言。
对于方济众的故事,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大约分为三个部分,方济众作为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是对陕西国画界做出了很重要贡献的人,1977年赵望云去世以后,石鲁也开始患病住院的时候,就请方济众从陕南回到西安主持恢复陕西美协的工作。我们知道经过文革以后百废待兴,由于这样的一个现实状态,长安画派里边,长安的画家里边,也就是方济众能够承担这次重任。但是这个时候方先生已经55岁了。 在这个情节中,在石鲁先生的支持下,方济众就受命于危难之际,恢复美术家协会的工作,也为建立修建美术家画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作了《 唐陵蕃酋像的概况》发言。
我今天讲这个题目就是跟我现在要说的丝绸之路的南亚段是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我分这么几个部分,第一,吐蕃时期庑殿顶石碑的形制,第二是庑殿顶的唐代形制,第三,这个石碑的来源。首先给大家介绍,因为对西藏的历史,很多先生也不是特别清楚,我前面有一段前言大概给大家介绍一下,7世纪初的时候,青藏高原腹心地区雅砻河谷的悉补野部落,在首领松赞干布的统领下不断的兼并扩张,建立起一个一统青藏高原的强大的王朝,吐蕃王朝。统一起来以后,在中国古时期,在亚洲地区有三大王朝,其中有一个一个是唐王朝,其中一个是吐王朝,一个是突厥。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安雪作了《 长风万里西部情》发言。
这里所言的西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理概念,而是多民族、多地貌、多文化形态相互融合、交汇的大区域,西部美术在这个区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以及文化传播,在历史发展的长期积淀中具有特殊的内在精神和文化品质。在20世纪不断的深入挖掘和开拓西部美术的整体形态,不仅得以彰显,而且对其整个的中国现代美术的建构价值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可以毫不夸张说西部美术是构成20世纪中国美术特殊而重要的篇章,在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执行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玖作了《基于族群社会的美术》发言。
此刻,我仅仅从学历和认识论的角度谈谈我的几个想法。 我拟了一个题目叫做基于族群社会的美术作为选择,无论是长安画派还是“一带一路”,总之讲作为。如何作为?是你的认知、选择,在干的事情,我对这些内容做一个讲解。 之所以提到基于族群社会美术作为选择来思考,我自己提出族群社会艺术学,非常核心的强调我们无论讨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等,都应该在一个边界里活动,要有一定的核心,所以族群、社会以及族群自身自有的状况,在这里如何形成人类的两个共有,艺术的共有,共有的艺术。基于此,我觉得讨论长安画派也好,还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也好,都切合族群社会这样的思考。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张渝作了《放大与缩小:故乡之外的长安画派》发言。
在这里我指的是各种关于研究对象放大或缩小的学术影像,构成研究对象真实家乡之外的只存在阐释与传播中的虚拟故乡,其与研究对象真实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有本质不同。虚拟故乡之外的故乡,因其文本的异质性,必然造成对家乡也就是对研究对象本身的误读,事实上有关长安画派的解读便存在虚拟故乡对于事实家乡的误读。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邓峰作了《源与流—西北美术的历史发展与当下意义论略》发言。
一直以来我在想什么是西北美术?西北美术的主体形态是什么样?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好像很困难,找出一个比较典型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主体形态,我觉得非常困难。如果我们翻阅已经成为所谓美术遗迹关于西北地区的艺术发展状况,我们会发现非常之多,我们会发现壁画、寺庙、雕塑等等,都可以说是西北美术呈现的多样形态。 第二,真正扎根于西北土地,以一种整体力量的崛起,就是我们所说的长安画派。长安画派因为研究者众多,尤其在陕西,有很多理论界的前辈都对长安画派做了非常多研究。前段时间,美术馆也做了展览,让赵望云先生回到西安回到陕西,当时用了一个词叫回家省亲,回望云锋,是西北高原的一座高峰。第三,当下的困惑。记得有研究者曾经说,我们需要道别长安画派,其实我们已经离长安画派不到半个世纪,我想这种道别首先在于以尊重和研究作为基础,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我们今天最大的困惑来自于哪里?我的题目当中用了时空之间。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史忠平作了《莫高窟唐代<观音经变>中的观音画像及相关问题》发言。
今天下午我从丝绸之路艺术里边选一个敦煌壁画里边的《观音经变》的问题,跟大家做一个汇报和交流。我的题目是《莫高窟唐代<观音经变>中的观音画像及相关问题》这个简单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所谓的经变画它就是把佛经故事用绘画的形式完整的表现出来。作为对观音描述比较出名的佛经就是《妙法莲花经》,在敦煌壁画里边表现《妙法莲花经》的壁画很多,基本上敦煌壁画里边,从北梁时期开始,《妙法莲花经》里边有一个《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个是专门说观世音菩萨名号以及他相关故事的。随着观音信仰的不断的发展,这个品被单独的提出来,作为一个单行本,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观音普门品经》,这就是敦煌壁画里边的《观音经变》,也就是专门去表现这一个情节的画非常的多。
西北民族民间美术研究所所长、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牛乐作了《丝路文明视野下的砖雕文化变迁史》发言。
关于民间艺术,也是民族艺术,这篇论文实际上是我的一个很老的研究课题,十多年前在做,后来完成了。后来教育部立项我一直继续做,文章本身是社科联最近约稿,我把砖雕文化放在丝绸之路文明视野中进行重新的阐释和探讨。 我预先对艺术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我做民俗民间美术,本身关注的点不在于过程和细节,而是在于古文化。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艺术文化的共享特质可以穿越文化壁垒,使多元的文化传统在地域和族际间交流,成为民俗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砖雕文化在地域族群间漂移和传承的历史可以证明,中国的西部地区以丝路文明的传播为线索,由多元的文明形态文化关系构成了文化共生场域,其持续的文化变迁和突出的多元文化特质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深刻内涵。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沙武田作了《敦煌壁画中的长安记忆兼谈敦煌画派与长安画派之关系》发言。
敦煌壁画中的汉唐长安城,敦煌壁画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括,有很多的,我们做历史的,做宗教的、考古的等等,我们都可以在敦煌里边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和理解的中部史。我们现在站在这里从敦煌看长安是什么情景,大概有这样一些内容可供我们思考。我们现在做丝路,大家都会提到这个图,张骞出使西域图,这个当然背景下复杂,这个里边有甘泉宫的内容,这是汉长安城的内容,当然甘泉宫本身出现在这个,跟当年霍去病征匈奴,拉来匈奴几千金人放在甘泉宫以后,汉武帝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然后派张骞去西域求佛以后,大家知道张骞出使西域跟这个没有关系,但是佛教为了提高他们自己的位置,提高佛教的位置,把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提到的汉武帝时期。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大学艺术学研究所副所长,何海霞美术馆名誉馆长李德仁作了《长安画派的崛起与何海霞艺术探索的意义》发言。
我生活在山西太原,但是我自1980年开始,就在西安跟西安的长安画派的老先生学习。我学习最多的老师是何海霞先生,关于长安画派,这可以说是享誉全国,享誉世界的一个非常重大的画派。长安画派它的崛起首先离不开它的时代背景,长安画派是新中国建立以后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它的队伍人数又非常众多,这样的一个地域性画派之一。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星作了《石鲁1970年代的改化所引申出来的相关问题》发言。
长安画派是新时期以来影响很大的画派,尽管是围绕长安画派一直有一个争论,我记得前几年有一次在北京的一个学院开的研讨会上,有人说长安画派是地域性画派,我当时就提出了异议,我说长安画派的名字是地域的,但是它的影响是全国性的。首先它的弟子散布全国各地,徒子徒孙,我当时举了一个例子,我说比如说北京,比如刘大为就是黄胄的学生之一,史国良也是,等等,包括湖北的周韶华,包括青海、宁夏的一些画家,都在文章中直接表达他们受到石鲁的影响。由此可见长安画派的名字是地域性的,但是它的影响力是全国性的。
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吉昌武作了《“一带一路”战略倡议和长安画派精神延续》发言。
“一带一路”由习主席提出,大家应该明白丝绸之路相对于“一带一路”而言,它只是一个历史文化符号,而“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和倡议。“一带一路”文化战略不是实体和旗帜,只是一个畅想和倡议,同时,也是经济战略。“一带一路”这个词的提出,促进了世界性文化融合,通过这几年延续国家层面的活动能感受到。为各国文化创新疏通了渠道,特别是陕西文化个产业开拓了历史机遇。
中国国家博物馆石鲁艺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石迦作了 《石鲁艺术风格解析》发言。
石先生原名叫冯亚珩,1919年12月13日出生于四川仁寿,祖籍江西景德镇,他去延安的时候,因为要参加革命,他说因为仰慕石涛的艺术和鲁迅的风骨而改的名字,因为石涛是江西人。他才华横溢,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书法、印章、书词、文学等方面都有所成就,其艺术作品个性鲜明,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前瞻性。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黄孟芳作了《陕西现当代国家的品牌影响力研究》发言。
陕西是一个书画重镇,在全国是不争的事实,非常有影响力的画派是长安画派,长安画派所有专家都讲的比我深入,他的创始人有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李梓盛,这个群体不仅限于这六位,他们是最早有明王的创始人。 长安画派的影响力为什么会如此大?首先,它有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口号,这个艺术口号就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创新的、独特的,让人耳目一新的,它开了一个新风。 长安画派绘画的风格特点基本是四大类:第一,长安画派解决了绘画目的性问题。它的目的是为劳动者绘画,这是开先河的。第二,长安画派重视传统、传承,同时又是大力创新,要做到创新,每个人都在讲,包括到现在李克强总理还在讲创新,创新容易吗?不容易,非常难,长安画派做到了,这是它很重要的特点。第三,长安画派源于深厚渊博的历史文化积淀。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贾嫚作了《从西安出土文物看胡乐在魏晋南北朝的潺入》发言。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个题目是《从西安出土文物看胡乐在魏晋南北朝的潺入》,在丝绸之路的这一段时间里边,可能魏晋南北朝是胡乐传入特别活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它整个音乐囊括中国乐历一脉独占的这个局面,所以使音乐达到了很多意象,也为隋唐的乐舞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下来看看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胡乐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和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中原的。大家都知道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那个时候三百多年,从政治一直到经济、文化,包括气候的这种多变,也促使了北方游牧民族向中原农耕文化的一种侵袭。
澳门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朱天舒作了《从神王、天龙八部到二十四诸天》发言。
所谓丝绸之路代表的是文化传播,搞艺术史的人对文化传播的研究,主要的方式是在中国艺术史里找外国元素,找到了就是文化传播。但是过去传入中国的外国的东西非常多,不是什么东西都能传下来,也不是什么东西最后都能被完全接受。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专门选了佛教里的护法神来看看到底什么样的东西传进来了,什么样的东西能传下去,怎么传下去的。护法神大家非常清楚,在佛教里或者在文化源头它们都是印度传统宗教的神,中国人和外来文化的人非常难以理解,所以曾经中国人用我们的方式发明了三种组合形式,第一种组合形式是6世纪神王组合,第二种组合形式是唐代和五代时期流行的天龙八部组合,第三种组合形式是宋代开始慢慢形成固定的诸天组合,最后诸天组合流传到今天。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温超作了《面向增强现实交互体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开发》发言。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有一些学科的交叉性,前面的专家包括昨天的专家对长安画派艺术,包括丝路艺术考古,以及刚才看到佛教艺术都是有深入的研究。我今天要做的题目确实跟丝绸之路有关系,我想跟大家主要分享的是我们在丝绸之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方面做的一些工作,更想分享的是结合现在虚拟现实技术对文化的交互体验式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什么问题?怎么样更好的适应用户体验,或者说提升用户体验的问题,来跟各位专家做一些交流分享。 我的内容有四部分。第一,增强现实技术及其文化科技融合开发模式。第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是我们做的一些工作。第三,数字化文化资源在增强现实体验中的新问题。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刘天琪作了《异域行旅:关于赵望云与石鲁埃及访问写生,兼谈“长安画派”艺术主张的由来》发言。
我今天给大家做的演讲题目叫做《异域行旅:关于赵望云与石鲁埃及访问写生,兼谈“长安画派”艺术主张的由来》。第一个问题,说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选择到埃及访问写生?在座的像我这样年岁的人还能知道一些,比我小的三十多岁的同志们就不懂了。为什么当时有一个叫异域行旅到外地写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多方面依赖前苏联的支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封锁,即使我们想出去也出不去,要想出去就得跟着苏联走。到1955年底,世界上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23个。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宋莉作了 《荔非广通合邑子五十人造像碑研究》发言。
我演讲题目是《荔非广通合邑子五十人造像碑研究》,一说到佛教艺术,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石窟艺术,另外还有一个比较世俗的一种艺术就是造像碑。它其实就是民间的一种形式,就是把石窟的这种方式给它移植到寺院里边,形成一种可移动的造像形式。这种造像碑是把中国传统的碑的这个形式和石刻造像结合起来,可以说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一个必然的结果。而且它和我们艺术的一个研究,它是融雕刻、绘画、建筑、书法于一体的一种艺术产品,而且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期,主要是5-7时期,当时民间老百姓,还有包括一些官吏他们的一些宗教信仰,当时的一些状况。
席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金萍作了《说锦》发言
我想谈一下丝绸之路的本原丝绸,而且锦是丝绸的最高等级,我想从这个锦开始谈起。锦是一种织物,而且它的精美性在哪里?在制之前要通过练,所以它的工艺比较复杂,制作比较精细,比其他的织物更费工费时,造假也比较昂贵,属于高级消费品,所以在古代社会一直为封建统治者所享用。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科研秘书、讲师刘艳卿作了《赵望云“农村写生”艺术道路的当代价值研究》发言。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赵望云“农村写生”艺术道路的当代价值研究》。主要切入点是赵望云早期农村写生以及他坚持了一生的农村写生的道路,对当代画坛的影响。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赵望云让艺术表现苦难人生,并且把关注点聚焦到农村的代表画家,所以他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位将农村景象和农民的生活真实展现出来的艺术家。
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美术教学室主任齐彬作了《俄藏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誓愿图>探源》发言。
我是从俄罗斯留学回来,我当时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读的美术学博士,所以,我今天的题目选的是我自己曾经亲眼看到的一件东西,是柏孜克里克壁画,叫《誓愿图》。看到的这个视频截图,在中央电视台新丝绸之路当中曾经插播过。现在看到后面的是《誓愿图》,它很大,大概是3.1米长,2.4米高。这个老太太曾经参与过修复的专家,这是当时我自己拍的一张《誓愿图》。柏孜克里克在吐鲁番以东,今年夏天我抽出来20多天的时间跑了一趟新疆,真正到了柏孜克里克,参观了真正的《誓愿图》位置。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王江鹏作了《南北朝墓葬壁画的绘制方式及文化差异》发言。
在西魏长安和固原这一带,他的墓葬图象通过对称式的排布构成礼仪关系。山东地区墓葬是通过屏风式的装饰,礼仪结构不如都城时期,不如北方文化中心的礼仪关系等级森严。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平城,现在的大同,北魏的都城,晋阳是现在的太原,东魏北齐时期重要文化中心,原州是现在的固原,北朝时期的三个重要的文化中心,这个地区出现的墓葬壁画可以看到非常明确的地域差异。墓主画像明显的北魏鲜卑族的风格服饰。
上一篇:关西三老刘自犊、陈少默、程克刚书法艺术回顾展在陕西美术馆举行
下一篇:中德艺术对话在600年太庙开场:《德国8》大型展总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