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作品展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悉尼当地时间12月1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中国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资助项目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精品国际巡展“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作品展”跨越太平洋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开幕式现场
展览集结了李宝林、王迎春、谢志高、李延声、杨晓阳、卢禹舜、张江舟、纪连彬、袁武等41位高水平国画家的国画近作。中国美术家借古老的中国绘画形式所探寻的承继传统、筑基时代的现代性表达,体现着当代中国画家艺术审美的追求取向,凸显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文化自信,获得了外国观众的一致好评。
开幕式现场包裹在浓郁的中国风氛围中,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赵立主持了开幕式,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顾小杰,澳大利亚悉尼市长代表、市议员郭耀文(Robert Kok),悉尼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玛格丽特•哈里斯(Margret Harris),中国国家画院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助理纪连彬先后致辞。包括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立柱、吴迅、刘建等在内的百余位中外嘉宾出席了开幕式。纪连彬代表中国国家画院向悉尼市政府、悉尼大学美术学院赠送了《写意中国2015中国国家画院年展作品集》,同时,纪连彬与代表团成员张立柱、吴迅、刘建分别向中国驻悉尼总领馆、悉尼中国文化中心赠送了4人合作的中国画作品《高原行侣》《万马骉腾》,作为两所机构的永久陈列。
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赵立主持开幕式
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顾小杰致辞
澳大利亚悉尼市长代表、市议员郭耀文(Robert Kok)致辞
悉尼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玛格丽特•哈里斯(Margret Harris)致辞
开幕式之前,顾小杰携夫人早早来到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国国家画院代表团一行进行交流会谈,听了纪连彬对每幅作品和参展画家的介绍,顾小杰用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中文词汇笑称不论是作品还是作者,都可谓是“掐尖”了。他对展览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友谊和相互理解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他在致辞中说:“中国画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画家通过其作品表达自身对自然、宇宙及生命的态度,希望观众通过此展能够进一步品味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之处。”
中国国家画院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助理纪连彬致辞
谈到此次展览的效果和意义,纪连彬表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要讲中国故事,我们希望从学术的角度与东西方文化艺术语境形成碰撞和交流,尽管这种交流始终在进行。我们代表中国国家画院,代表中国绘画艺术的国家团队,希望听到澳大利亚观众对我们的评价。今天展出的作品,并不是大家一般认知上的传统中国画,而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最新创作,这其中已然包含了东西方融合的因素。纪连彬期望澳洲观众不仅能够从该展览中看到中国艺术家对古老文化的传承精神,更能看到艺术家追求探索的创新道路。同时,他希望借助展览的契机与澳大利亚的艺术家进行交流,建立友谊,使澳大利亚画家的作品到中国展出。
本次展出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是尺幅相对较小,对此刘建谈道:“虽然作品尺幅不大,但精神含量不小,高水平的小尺幅作品同样可以呈现宏大的精神气象。当然就此次展览而言,也有‘近观取其质’的含义。”作为艺术家,他希望国外观众能够通过看作品,认识到在表现方式、审美观念、创作题材上都已大大拓展了的当代中国画的面貌,这也应该是此次文化交流展的题中之义。”
纪连彬向悉尼市政府、悉尼大学美术学院赠送《写意中国2015中国国家画院年展作品集》
纪连彬、张立柱、吴迅、刘建合作中国画 中国国家画院画院代表团纪连彬、张立柱、吴迅、刘建分别向中国驻悉尼总领馆、悉尼中国文化中心赠送了合作的中国画作品 据悉,随着中国移民数量在澳洲的不断增长,目前华裔移民人数占悉尼新移民数量的20%以上,中国文化已然成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郭耀文(Robert Kok)认为,此次展览能够成为澳洲民众体验、认知中国文化的又一窗口,原因正如作为展览承办方负责人的赵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 此次展出的作品既注重中国画在新形式下的语言探索,同时注重中国精神、中国意境的抒写和弘扬。而悉尼中国文化中心自成立以来,即恪守遴选最能代表中国国家水平的优秀创作呈现给澳洲观众,学术性、代表性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此次展览无疑是契合中心所坚守的理念的。 玛格丽特•哈里斯对展览表现出了极大热情,询问每幅作品的表现题材、技法和文化背景,她提到展览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传统与当代艺术手法交融的呈现。二是每一幅不同作品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她认为,展览向国际观众展示了当代中国的一种多元化。从作品上来说,这种多元化体现在一些作品是描绘西方世界的生活情境,有些作品中运用到西方绘画中的一些技法元素,同时也有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所有这些点出现在同一个展览上是极为丰富的,这也是一个展览作为一种交流形式非常重要的方面。此外,玛格丽特•哈里斯透漏,她任教的悉尼大学美术学院也正在策划筹备一个关于中国主题的艺术展。她很期待这样类似的来自中国的展览在澳大利亚呈现,自己也可以与中国优秀艺术有更多交集。 的确,优秀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可以跨越所有国界和地域的阻碍。开展当天,澳洲当地众多艺术爱好者来到展馆,他们对中国画充满好奇。从毛里求斯移民至悉尼的一对老年夫妇,一大早赶来看展,他们告诉记者:“今天第一天开展,尽管我们不住在悉尼市中心,还是迫不及待过来欣赏。虽然我们不是艺术家,但非常喜欢中国画,看到展览心满意足”。巧合的是,夫妇二人几年前就曾在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看到过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展览,也可算作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铁粉”了。记者在展厅现场了解到,“美丽的展览”“超乎想象”成为很多澳洲观众共同的感受:“这个展览很美,很让我着迷,每一幅作品都很棒!让人感受到作品背后文化的厚重。在我看来,无论汉字还是中国的水墨画都非常美,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很喜欢。”“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画的展览,展览非常漂亮、可爱,和我以往看到的其他画展不同,它很有特点。很多作品超乎想象,意想不到中国画可以有这么多的表现手法。我会向朋友推荐这个画展,尤其是我妈妈,她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虽然我没有到过中国,但很幸运可以看到这个展览,让我觉得非常惊喜,我想推荐给我所有的同事,希望他们不要错过。”……作品能够获得众多国外观众的喜爱,无疑可以安慰所有为展览付出的辛劳。 此次随行的艺术家代表,虽在国内都已为大家,仍谦虚倾听来自异国的声音,思考着中国画对外交流的更多可能性。纪连彬说:“我一直也在思考中国画语言的国际视野,国际交流的话语角度等问题,但是我们究竟能够通过作品将这些思考展示多少,西方观众究竟能读懂多少,仍是我们需要持续探索的。”画马名家吴迅告诉记者,虽然没来过澳大利亚,可早听说在澳洲人与动物和睦相处,这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一点。他说:“在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建设国家需要万马奔腾的气势,推动发展需要快马加鞭的劲头,开拓创新需要一马当先的勇气’。显然,马已经升华为一种精神。艺术对美的讴歌是无国界的,澳大利亚的人民也爱马,从看到的澳洲艺术作品中,马的创作比比皆是,从这些艺术表现中,我看到了很多相通的元素,也生发了很多新的灵感。” 展览现场 而对于中国画如何成为“不再需要翻译的语言”,张立柱也有着很深的感悟。他认为,当以中国画形式创作之作品要与非习惯中国审美的社会层面沟通时,固守中国画的笔墨语感品味而淡化对独特感受的表达必然形成交流障碍。要交流,必须要寻找一些相通的语言方式。张立柱说:“我多年来作画首先想到要重视寻找独特之感受,在已具备的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争取能表达出较准确的个人感受与精神来,有了这般具备新感受之作品自然就具备了与非中华文化圈美术界交流的可能性,这也是我向外送展作品的基本准则。”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的要求,中国国家画院始终朝着发扬传统、回归本源、树立“中国精神”、建立“中国风格”“中国标准”的艺术创作、研究道路前进。正如纪连彬所说,海外文化推广不能停留在口号和计划上,最重要是要切实行动,所以,在文化部和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由中国国家画院征集筹备的“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精品国际巡展”,作为“中国美术海外推广工程”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促进中外文化艺术的交融互鉴,展现中国文化自觉与自信很好地证明。 据悉,截至本次展览,涵盖4个项目的“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精品国际巡展”,已于2016年相继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欧盟增长总司和卢森堡大学、阿根廷装饰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悉尼文化中心举办,以当代中国的艺术精品及随展览举办的艺术讲座与艺术展示等活动,博得了各国文化艺术界人士的称赞。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月18日。
悉尼大学美术学院执行院长玛格丽特•哈里斯(Margret Harris)对画展饶有兴趣
上一篇:中国风格——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精品国际展(阿根廷展)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幕
下一篇:中国国家画院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特邀、终评入选名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