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新闻发布会在国家博物馆举办
2016年11月18日,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新闻发布会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远、《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刘健出席。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远回答记者提问
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刘健做展览情况说明并回答记者提问
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主持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人民画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国文艺网、搜狐网、北京电视台、书画频道、国学频道、雅昌艺术网等50多家京内外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刘健做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情况说明。他表示,“历史画创作工程”是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该项目从策划论证,立项设计到组织实施,自始自终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各主办单位的高度重视、支持以及美术家的倾情投入。依托国家之力、美术家辛勤劳动和国家博物馆的倾力配合,使该项目成为自共和国成立以来,无论从规模、体量之大,人、财、物力投入之多,组织、管理工作之艰巨繁复、都堪称少有的创作活动。
新闻发布会现场
媒体记者提问
媒体记者提问
经过5年多的共同努力,“历史画创作工程”的作者们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严谨刻苦的创作劳动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创作完成了这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史诗作品,并且在艺术的历史情景再现,史实凝缩表现、个性化风格语言铸造和精神境界开拓上达到了多年以来的较好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美术在历史画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达到的艺术、学术高度,弥补了历史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空白和缺憾。在完成通过专家验收的146件作品中,不光中国绘画、雕塑等各类形式手法的作品丰富、饱满且具张力,既便是外来绘画形式的油画艺术,也在此次创作过程中以体现应有的本土化、民族化、中国化特色为每个作者的自觉追求。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在提问环节,冯远、徐里、刘健围绕着“历史画创作工程”如期竣工的意义、作用,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未来趋势,以及“历史画创作工程”项目最初构想与基本构架如何建构与框定,在当代历史画创作中取得哪些主要成果等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冯远表示,在146件入选作品基础上形成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有以下特点,第一是鲜明的中国文化立场、中国艺术风格、气派的特点。其次是现实主义精神与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等诸种艺术形式充分兼容互补的特点。第三是凝聚集体智慧、凸显艺术家个性风貌的特点。最后是多画种、多面貌、大体量的特点。
他表示,由于此次“历史画创作工程”完成后的全部作品将长期陈列于国家博物馆的主厅和各回廊中,为达到博物馆陈列的整体规划设计,作品尺幅都在原有基础上增大了体量面积,这不仅是工作量的增加,体力投入的增强,也是对作品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啻是对作者的一种能力的进一步考验。而能够在国家殿堂中陈列的视觉艺术品,是为国之鸿宝,堪比重器,其意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的生理年龄与生命的价值。参与创作的美术家都深知这份荣耀的来之不易而无一有怨言,无一提出非份要求和报酬索取,都以负责任的态度按期向国家交出了代表自己最好水平的答卷。
刘健认为,此次美术创作吸引和凝聚了我国当代美术界最具实力的老中青优秀艺术家。与以往历史画创作技法、材质多出于中国工笔画、油画和单体雕塑不同,此次历史画创作的画种扩充了版画和多人物组雕、浮雕类装置形式。
徐里介绍,在工程组委会和专家们的指导下,艺术家们认真研究历史典籍资料,深入理解并把握历史的主题切入点,不断强化对主题文化内涵的认识,将集体及个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对艺术品格、理想价值的追求,自觉地贯注到对历史风云、文明进步以及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艺术表达之中。
根据安排,“中华史诗美术大展”将于2016年11月20日在国家博物馆盛大启幕。
上一篇:“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第二区段)真像——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新发展研究展”
下一篇:“第二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壁画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