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2015、2016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困难的时期

行业动态
来源: 2016-01-09 09:32:45
西沐:2015、2016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困难的时期

   在即将进入2016年之际,如何回顾2015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状态?如何认识中国艺术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内在规律?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市场的一些最新状况?如何认识中国艺术品市场与艺术金融的互动发展关系?如看待201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趋势?如何认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最新挑战等等问题,理论界与市场界的认知还比较混乱,需进一步站在一个高度上予以厘清与概括。

  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先生被视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与艺术金融前沿理论与前沿实践的建构者,在采访过程中,他以《今明两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困难的时期》为题,从几个方面,系统论述与探讨分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些前沿性问题,不少观点系首次发布,对业界来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天我们将采访的重要内容刊发,以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记者:2105年是中国艺术市场相对比较艰难的一年,不管是画廊、艺术家还是拍卖行,艺术行业的各行各业都普遍反映遭遇寒冷。您如何全面理性客观地评价2015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情况和目前所处的行情周期?

  西沐:2015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艰难又生发出诸多新发展趋势与状况,一些新的特征得以凸显:

   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进入继续萎缩的通道,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最为困难的发展时期。我们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从2015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是最为困难的时期,这是一个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个基本面;

   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市场信心不足。表现在(1)避险情绪浓厚,投资者出手谨慎。最突出的就是,进入市场的资本规模不断下降。(2)市场转型在持续,市场的交易量持续下滑,价值发现平台在重塑;

   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价值取向显现,市场偏好多元化明显;

   四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收藏投资群体趋年轻化趋势明显;

   五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分化严重。其一,拍卖资源不断向经济中心地域和影响力大的品牌拍卖公司聚拢。其二,品牌龙头拍卖公司向外向下拓展。艺术品拍卖资源的“聚合”与“扩散”的发展趋向,更多地反映出了中国拍卖市场的严重分化的市场状态;

   六是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及国际化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冲击严重。新业态主要指的是“平台+互联网”的机制模式在市场领域的广泛应用,艺术电商发展迅速。同时,国际化竞争加剧是拍卖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的另一重要源头;

   七是拍卖预期与市场实际不合拍。新时期中国艺术品市场机构预期,存在价格预期“绑架”市场实际预期的情况。

  总的来说,2015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是最具挑战的一年,下半年不断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目前,虽然市场下行的推动力还存在,但市场支撑的基本面也比较有力,所以,就我们估计,虽然目前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困难的时期,但进一步萎缩下降的空间已经不是特别大,在本轮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的过程中,市场已经谨慎地进入筑底阶段。但这个筑底阶段可能比较长,会持续1-2年的时间。

  记者:随着12月9日保利秋拍的收槌,2015年内地秋拍已经进入尾声,嘉德、瀚海、保利、匡时分别以18.31亿元、7.16亿元、29.5亿元、10亿元收官。与春拍相比,几家大型拍卖公司的秋拍成交额勉强持平,但数据显示各家拍卖公司春秋拍拍品数量和成交额都双双缩水,这与今年整个市场行情有关还是征集越来越难有关?

  西沐:应该这样讲,这种情况与整个市场行情及征集难等因素都有关系,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市场行情低迷。事实上,就是这种不是很漂亮的数据,已经使几个龙头级的拍卖公司用尽了招数:一是拍卖品类更趋细分、多元,并尽量在细分领域找到龙头做专场;二是经营能力趋于下沉至不同的市场活跃区域;三是金融服务手段提升,艺术金融业务能力与程度增强;四是强化了“互联网+”的应用,增加了“平台+ 互联网”机制基础之上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如艺典中国等;五是广泛参与了国际化竞争等。可以说,这些龙头级的拍卖企业相当用力,以克时艰,怎奈大势不济!

  说到2015拍卖市场的问题时,与上面分析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原因相类似,更为系统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到现阶段中国经济整体下行状态的影响,艺术品市场的持续性调整状态逐步进入“深水区”,拍卖市场的成交规模持续萎缩,但萎缩的速度在明显减慢,市场正在逐渐进入理性发展阶段;二是拍卖市场充斥游离的气氛,信心不足;三是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拍卖市场参与者重视艺术品本体价值及其文化内涵的发展取向愈发明显,这种本体价值的组成包括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学术研究价值等,尤其是背后具有深厚收藏背景或丰富文化内涵的藏品备受追捧;四是2015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参与群体年轻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各种拍场中都不乏年轻竞价者的参与。市场群体年轻化是收藏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五是艺术品拍卖资源的“聚合”与“扩散”的发展趋向,反映出的都是中国拍卖市场聚合与分化共存的严重生存状态。六是“互联网+” 和国际化竞争对传统拍卖产生严重的冲击;七是拍卖机构预期多次高企来拉动市场均没有得到实际现实市场的响应,被视为策划式拍卖,对市场信心聚集不力。反而导致相反的结果,使得其后有意愿进场的大量资金选择了保守观望的避险策略。

  所以,我们看到的问题是突出的,但原因却是多年来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更有新常态的影响,当然,又有转型与新业态不断发展的因素。总之,艺术品市场,特别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影响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元。这也是逼得我们不断深入进行量化研究的原因了,最近就要出版《艺术品市场计量学引论》。

  记者:嘉德、保利、上海嘉禾日场缩水,但夜场相对可观,都有过亿拍品落槌,比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齐白石的《“叶隐闻声”花卉工笔草虫册》、潘天寿的《鹰石图》,所以很多人说,今年是“李可染年”、“潘天寿年”,其实一些精品明星拍品还是走出了很好的价格,比较受欢迎,在这个行情下,您如何看待这个情况?

  西沐:我看到今年对嘉德、保利、上海嘉禾日场缩水,但夜场相对可观,都有过亿拍品落槌,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齐白石的《“叶隐闻声”花卉工笔草虫册》、潘天寿的《鹰石图》等等,很多人称之为“李可染年”、“潘天寿年”等现象,这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自2008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建构起来的价值发现平台,虽然在本轮比较大的调整幅度过程中正在进行重塑,但并没有垮塌,表现就是好的东西还是能够卖出好的价格。

  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个方面,业内的一些分析用了两个词比较有意思:一个是弱市创新;一个是策划拍卖。其实在我们看来,都没有错,都是有意义的研究分析。其实,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根子是艺术品市场预期管理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2011年秋拍之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就不断下滑进入新的一轮调整期。但从2012年秋拍开始,就有机构不断散发市场行情提升的信号,即进一步提升市场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大量的投资拍卖机构对艺术品市场的价格预期同市场实际流通价值增长幅度出现较大偏差。与此同时,艺术品市场的购买力和购买信心的恢复,也与一些投资机构对市场的价格预期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没有形成预期的正效应,一些前期被过度炒作的艺术家或艺术品甚至出现了“有价无市”的价格真空区。这种制造的市场预期,并没有演变成为一种现实版的市场趋势,并通过二级市场的“春、秋拍效应”逐渐向一级市场扩散蔓延。那么,这是属于创新还是策划?我想,这是大家需要认知思考的地方。

  记者:从2011年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以来,2015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很多艺术品的价格已经回到2005、2006年时候的起点,那明年艺术品市场是否已经到了回暖抄底的时候?说一说,您对201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前景预测以及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西沐:准确地讲,是从2011年秋拍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2015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201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以简说如下:一是上半年艺术品市场处于本轮市场调整的最为困难的时期,市场萎缩的态势虽有改观,但市场信心不足的基本面不会有大的改变,且市场呈现集中——多级分化的格局;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转变驱使市场转型速度加快,市场交易体系业务转型明显,融合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加大;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主线发展轨迹进一步显化,艺术资本市场的发展活跃;四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机构与现实市场的预期“剪刀差”仍存在;五是以平台为基础的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为驱动的艺术金融会有新的突破;六是以“平台+互联网”机制上的交易模式创新进一步扩容并丰富标的物。

   从目前来看,建立在“平台+互联网”机制上的交易模式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电商的快速发展,会不断涌现一批品牌性的龙头企业,如赵涌在线、易拍全球等,同时,一些大型的电商平台也会不断涉足艺术品市场,如天猫、京东等;二是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会有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如在文交所平台上推出的邮币卡、非遗艺术品、金银币、纪念币等,会不断登录文交所平台,成为继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又一次产品集中上市与实验;七是艺术消费市场发展迅速,以IP驱动的艺术衍生品市场规模提升大;八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九是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与“互联网+”。围绕不同艺术产业的业态而形成的价值链及以此为基础的产业链条而形成的市场创新,使中国艺术市场业态的产业功能不断得到强化。

  要说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三大核心问题:(1)诚信机制问题。核心是“三假”问题,即:制假、贩假、假拍;(2)价格形成机制问题。核心是由市场“明星”与看“名头”评判价值向价值投资及价值发现转型;(3)退出机制问题。核心是提升艺术品的变现及流转能力。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退出机制的建构。

  记者:随着艺术金融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各地文交所上线的艺术板块,还有一些艺术银行的出现与发展,这对传统的艺术市场有着怎样的影响?长期看,如何看待新兴的艺术金融行业与传统艺术市场之间的关系?

  西沐:文交所与一些艺术银行业务的出现,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创新发展的结果,也是艺术金融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艺术金融对传统的艺术市场的影响要历史地看,有促进更有冲击。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支撑体系长期以来存在的痼疾,已越来越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转型的瓶颈。从当下来看,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创新,核心还是在交易环节。归根结蒂,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些真正的问题,最基本的就一个,那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诚信机制的建立问题,最根本的标志就是三假问题:制假、贩假、假拍,尾大不掉,愈演愈烈。但事实上,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育的过程中,货真价实、公平交易的问题没有解决,而这应该是在商品化阶段就应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商品经济体系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货真价实,交易公平的问题。今天,虽然艺术品已经作为商品已深入人心,艺术品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市场,并且发展的规模与程度也比较深入,但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货真价实、公平交易这一课,我们没有补好。所以,发展到艺术品及其资源进入到资产化、金融化这个阶段,我们发现商品经济里边的基本的问题,货真价实、公平交易的问题没解决好,鉴定估值的问题、流转退出问题,需要补课。特别是在“互联网+文化+金融”发展的大势与格局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创新离不开“平台化+互联网”这个基础与机制。中国艺术品市场几十年的实践表明,依靠艺术品市场自身系统的力量无法解决已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资本的力量,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转型过程中,实现艺术金融发展的新突破。

  长远地看,艺术金融与传统艺术市场之间的关系,首先就是推动传统艺术市场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核心是市场结构转型带动市场动力机制重塑。所谓市场结构转型带动市场动力机制重塑,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动力:(1)中国艺术品市场几十年的实践表明,依靠艺术品市场自身系统的力量无法解决已存在的问题。(2)必须依靠资本的力量,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转型过程中,实现艺术金融发展的新突破。(3)以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为主线,形成以艺术金融主导的市场转型新动力,以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从传统走向现代。

  记者:2015年各大拍场反馈的情况看,当代板块式微,尤其是前几年炒得热手的新工笔、新水墨在今年一落千丈,如何理性地来重新认识新工笔、新水墨等当代板块的艺术价值以及市场推广?

  西沐:要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大势为伍,不要制造大势,而是要发现大势。

  如果我们可以把新工笔、新水墨等当代板块视为中国画当代艺术的话,它们今年的市场表现式微,虽然有市场规模萎缩的问题,但最根本的还是一个资本投资的价值取向的变化问题。当代艺术板块资本投资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是海外资本,一个是商业资本。新工笔、新水墨等大多来自商业资本为主,海外资本为辅。我在多年的一篇文章中分析到:改革开放以来所出现的大量当代艺术,其市场定价的话语权并不在本土。这大多是由于一开始,对于当代艺术板块,本土收藏家或资本所占的分量不大,容易被先入为主。而今天,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规模的拓展,中国藏家群体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具有超强的购买能力,本土市场资本规模不断膨胀,中国藏家及其市场对艺术品市场具有越来越强的价值取向判断与话语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画当代艺术由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中,在收藏情感上有很强的文化认同感。虽然是当代性的观念,但它存在着强烈的笔墨意味与意识,切合了藏家的情感需求,容易在本土收藏家身上取得市场认同的支撑点。由此,我们看到,问题的关键,至少是越来越要关注本土市场资本的价值取向判断与话语权。如果按这个视角看的话,新工笔、新水墨等的问题在只制造大势,而不是在发现大势,忽视本土市场资本的价值取向判断,别人一旦捧不住,市场又不买账,“一落千丈”就在所难免。所以,关键还是要脚踏实地,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接上文脉地气,这样才能走远!

  记者:今年艺术品投资的环境不佳,有人说跟与整个中国经济形势,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跌宕起伏是否也影响了艺术品市场?你对这个怎么看?

  西沐:我们多次强调过,艺术品市场是一个信心市场,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的是市场信心。大的市场环境不佳,特别是大的经济形势不好,并不必然导致市场的不景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并没有让世界艺术品市场崩盘,反而产生了挤出效应,进一步证实了艺术品资产的优质特性,推动了世界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增长与发展。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市场的底层结构与现实需求的趋势。

  记者:请结合当下艺术品市场,能否给2016年的艺术品投资(区别于消费、收藏)提供些建议?尤其存在哪些风险问题?

  西沐:2016年,艺术品投资市场最应关注的是大势与策略,规避风险要关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投资者参与艺术金融要注意两种理念的选择和认识,一种是资产配置的理念,一种是短期理财的理念。一般投资者要更多地选择前者,规避短期的投资理财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投入资金要有一定的规划,通过不同的产品来结构性地分散风险。不要搞小圈子的投资,慎重地选择投资顾问机构。

  一是要关注大势。只有关注大势,并能很好地把握大势的投资才是有智慧的投资。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础未有根本性转变之际,在诚信机制缺失,乱象丛生中,又加入了新的交易制度间的、基于短期行为的种种跨界,增加了市场交易秩序的混乱程度,极有可能引发市场交易层面的一场无序竞争的混战,导致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信心不足。为此,我们讲中国艺术品市场2012——2015年的小年,是对2011年高速成长所积累的问题是一种消化与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态的一种反应,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进程的一种必然趋势,关键是我们要把握大势,认清市场底层结构。2013年在机构预期的带动下,市场信心有所聚合,但在2014-2015年,因为没有得到市场的有力支撑,丧失市场机遇,导致市场信心再次分散、晃动,避险情绪浓重。

  二是要关注风险,分析风险,敢于承担风险。高收益肯就会有高风险。投资的过程,同时也是强调体验的过程与投资风险意识树立的过程。在对大的风险架构的把控下,我们更多地应是进行充分的风险教育,提示艺术品市场风险,让投资者有更多地分析与选择的机会,并逐步使他们具备相应的市场风险识别与选择的能力,从而使投资者有艺术品市场风险认识能力,并愿意承担市场风险,而不是面对艺术品市场的机会无所选择,无法分享应有的投资收益。

  三是重视策略。策略在很多方面涉及细节,但一项投资,在很多时候是细节决定投资整体的成败,特别是艺术品投资更是如此。中国艺术品市场新一轮行情需要我们以理性的思维、冷静的头脑、慎独的态度及踏踏实实的精神去细心经营。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要更加理性地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底层结构,既要关注拍卖市场的动向,又要关注一级市场的表现,以及由此造成的结果。

  第二要把握好收藏的门类。具体说就是:要搞准定位。是要长期投资、中长期投资,还是短线投资?是要高收益还是中低收益?如果是短线投资,收益没有特别要求,建议可以考虑投资书画艺术品。投资书画艺术品需要相当高的鉴别能力,门槛较高,风险比较大,但流动性高,市场支持面广,易变现。如是长期,建议可以考虑选择投资尚处于价值发现洼地的现当代存世艺术家的艺术品。近十年来,随着当代艺术家艺术品市场完善,投资者与资金也会越来越多,行情大势不会逆转,关键在于价值发现环节。如是中长期投资,建议可以考虑投资文化含量高的艺术品及杂项,如古籍碑帖、手札、玉器、瓷器、贵金属及其相关产品。关键是要有投资规划,规避市场行情低迷的时候急等变现的情况。

  第三要注意3大纪律8项注意。所谓的三大纪律是指:(1)要系统学习一些美术史知识,本着虚心的态度多请教,多听专家的意见,不要狂妄钻牛角尖,更不要偏执;(2)要坚持真精新的收藏理念,不要捡到篮子里都是菜;(3)确立自己的收藏目的,制定系统规划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八项注意指:(1)不要听故事,收藏中对事对人要做全面的理性判断;(2)不要以捡漏的心态去收藏,漏往往也是大陷阱;(3)收藏趋于热爱止于投机,有恒心才会有恒值,搞好梯度组合才能闲庭信步;(4)不要靠耳朵收藏,要认准艺价比,艺术价值比炒作更靠得住;(5)不搞小圈子收藏,要时常跳出圈子多交游,谨防设套、杀熟等高成本支出;(6)多看、多听、多思考,少动手、慢动手,看准了、想明白了再动手,避免盲目与冲动;(7)不要跟风追风,确保收藏周期的可控性及资金的延续性;(8)培养良好的平和的心态,看大势把节奏从容应对,享受修身养性的乐趣。

  除此之外,我们在具体的投资中,还要观察与寻求长期合作伙伴,如艺术品投资顾问、平台化机构等,以减少风险。对长期合作伙伴应重点考察以下几个内容:(1)收益是否长期处在一个相对高位的水平;(2)品牌塑造与提升能力是否可持续;(3)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这种核心竞争能力的发展是否能长期保持;(4)发展理念是否具有大格局与超前意识;(5)公司文化是否追求竞合中的共赢等。

qrcode_for_gh_18c0ef463916_258.jpg

上一篇:国务院发新政 鼓励沿边地区发展文化产品交易市场
下一篇:签约不再重要吗 多元渠道考验画廊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