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末:书法界唯一该做的就是认识传统并继承它

书法
来源: 2015-12-17 16:01:45
微末:书法界唯一该做的就是认识传统并继承它

 

微 末

作品(局部)

我们没有必要验明传统的可靠性

我出生在陕西南部的汉阴县,也是北大三沈出生的地方。受家族的影响,从五岁时即开始随伯父学习毛笔字。1982年以后,考学、上学、毕业、工作都在古城西安,而写字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不辍。1987年,我正式拜师卫俊秀先生。

先生和傅山同乡,是山西阳曲人,一生清贫,因亲身经历过二战,所以极其痛憎日本人,崇尚傅山并时常为傅山之人生、艺术观所动。先生性古,书法古茂、绵延。以魏碑为基底,而以二王、黄庭坚、傅山、康南海为主轴。用笔辗转腾挪、迟速并举,出神入化,犹尽人生之百态。先生一身正气,极富民族气节和使命感,信奉“心正则笔正”之古训,言行一致,身体力行。晚辈亦常常为之感动。多少年来,在卫老的教诲和敦促下,把做人、做事、做功课、写字当作一种事情来完成,不敢懈怠。所以后来我对书法的理解及实践也难免受到恩师的影响。

从实际发生的情形来看,严格的讲,我正式进入临帖的方向为颜真卿和傅山,也即正、行草两条路同时并行。我之所以选择他们,从某种涵义上讲,除了从他们字里行间能感受到真实、厚重、执着、充满悲壮的气息之外,我更景仰他们的人格力量。数年后,又转入魏碑、二爨、郑文公碑。再之后,进入米芾、王铎、二王及赵孟頫。三十年过去,在这犹如海洋的中国书法境域里,由手困到心困直到现在。一面进入,一面走出,进进出出,停停流流,时醒时迷,时悲时喜,时梦时幻。

由书法而艺术,由艺术而人生,由人生而去体悟生存之大境,或许就是书法艺术留给我们民族的一种溯源式暗示。一句话,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书法为载体,去追溯、寻找由道体赋予人类的德性和崇高的品质。

因而,我一直认为,中国书法最终还是一种境界上的学问,是以传统的道家学问作为核心,而以旁他学问作为辅佐的艺术形式。如果我们不小心把儒家学问作为核心,而把道家及其它学问作为辅助,那将会改变书法艺术本身的内涵。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艺术,实际上是道器之间而更偏重于道的学问。实用为器,之外则为道,后者有赖于前者,并以前者为条件,换句话说书法的实用性为其艺术性提供了前提。我们看到的几千年来,中国书法留流下来的经典之作,大多都是如此。因而,作为一种隐藏在汉字背后的艺术形式,如果它并不能承载人类的真实情感和思想,那么它将会失去它存活的理由。另外,在具体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还认为,我们没有必要验明和确证传统的可靠性和持久性,我们面对传统,只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弄清什么是传统,我们只有知道传统在说什么?然后才有资格去继承。至于发展和创新。那更不是我们人为可以规划和展望的了的。我们把握了传统以后,我们的心灵便会极其自然地把我们现世获得的智慧和经验与传统承接的那些有用的东西化进相应的区域,然后递进我们的思想。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绝非人为所能制控的。(微 末)

我们需要一点文化自觉

传统与创新,到底是什么关系?近日,在北京曹雪芹纪念馆举行的微末红楼书法作品捐赠仪式暨书法创作研讨会上,来自书法界、文艺界的专家们发出了一点“不合时宜”的声音。

微末(原名沈兰荣)是近几年崭露头角的青年书法家。他认为,中国书法“是以传统的道家学问为核心,而以其他学问为辅佐的艺术形式”。如果没有对传统的传承,其生命就将消失。他甚至说,“在对待传统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去验明和确证传统的可靠性、持久性,面对传统,我们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弄清楚什么是传统,然后就是继承。至于发展和创新,那不是我们人为可以规划和展望的”。

这对许多以“新”为荣、一切以“新”为好的艺术界人士来说,无疑是一瓢冷水。

也许是有感于时下浮躁的氛围,微末的这一观点引起了出席座谈会专家们的共鸣。有的说,搞书法要耐得住寂寞。有的说,创新是不可预期的,有的人对传统不了解,却奢谈创新,结果往往捉襟见肘。

微末从事书法的经历就是很好的说明。他5岁即随伯父学习毛笔字,此后一直坚持不辍。1987年拜陕西名家卫俊秀先生为师。而实际上,他正式进入临帖的方向是颜真卿和傅山,从他们字里行间感受其真实、厚重、执著乃至悲壮。数年后,又转入魏碑、二爨、郑文公碑。再之后,进入米芾、王铎、二王及赵孟頫。如此几十年,“一面进入,一面出来,进进出出,停停留留,时醒时迷,时悲时喜,时梦时幻”,终于形成了厚重乃至苍凉、拙朴乃至粗犷的风格。此次他捐赠给北京曹雪芹纪念馆的作品——361字长达24米的《红楼梦》“葬花吟”长卷,即是其步入中年的得意之作。相比其20年前同样的作品,如今“少了激情,多了重量”。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之所以能到此境界,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与传统的“耳鬓厮磨”。

其实,如何对待传统,不只是一个人的艺术创造问题,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文明素质问题。一个只有愿意了解自己传统、尊重自己传统的民族,才是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民族。在研讨会上,专家们抱怨,有些地方愿意一掷千金修小乔(即《三国演义》中提到的一个美女)纪念馆,有的地方为争抢西门庆“故里”打得“头破血流”,却少有人对真正的文化事业尽心尽力。大家感慨,“有钱的人不风雅,风雅的人没有钱”。此次微末将自己的优秀作品捐赠给纪念馆,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好例。

愿更多的人对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能有一点真切的了解,对古典文化抱持一份敬慕的态度。(木铎)

微末原名沈兰荣,曾用名沈度。1964年生,陕西汉阴人,与三沈(沈兼士、沈尹默、沈士远)同族,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国际唐代文化研究中心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著有《书法原境论》、《微末书法精品选》。


上一篇:查律言艺之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的由来
下一篇:柳公权书法技法 书法教学

  • 延伸阅读: